2007年4月30日星期一

我爱动手 10

10

真正开始十字绣后,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找点儿时间弄上几针,根本也就不上网了。那一阵子老公最高兴,没人跟他抢电脑了。

这样子过了段时间,绣了图纸差不多一半的时候突然想去UU再看看,看看这些日子论坛里是不是又有了些什么新图,还有一点就是在我注册了没多久,不知道UU论坛里出了什么事情,发了个紧急通知,说是有人在论坛里搞乱,已经不能自由注册了,要QQ与管理层联系验明正身后才能成为会员云云,再登录是想看看论坛又有什么新动向自己还能不能登录。

登进UU就在里面闲逛,忽然看到一个姐妹找“小事不糊涂”,觉得有意思,以前看到不少找“难得糊涂”的,这个“小事不糊涂”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点进去一看,是齐白石的画,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看后面的回贴,是热冰的,说是她已经在动手发过了,给了个链接。我就跟着链接过去了,被告知需要注册。那就注册呗。可是无论怎么弄也注册不上,系统也不提示出错,就是几个页面来回倒,不说注册成功,也不说注册失败,就告诉我有人已经用了我的EMAIL地址。这可让我莫名其妙了,谁会用我的地址啊。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用最开始用来注册的名字往系统里登,居然登录进去了,当时也没多想,只认为是系统有点小毛病。进动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小事不糊涂”下载。果然象UU的姐妹说的,动手网速很慢,那会儿就想,下完就走,这么慢的速度谁受得了。想是这么想,可还是在论坛里逛了会儿,发现这里的图都是06年发的,就觉得图纸要比UU的新(自己也没想过图可以06年发,图纸可不见得是06年才出的)于是就开始在图区里看图,看到了一幅特别漂亮的花草图,爱得不得了,可是要400 积分才可以下载。虽然一进动手就送些积分但是远远不够啊,看了看积分策略,算了下要发十几个贴子才够。不过要比UU容易,UU发个贴子可能才5分,动手给30分。也是因为这个我才打算在动手发贴子赚积分的,要是每个贴子的积分少的话,我可能也就知难而退了。

那会儿想的就是发些贴子把积分赚够,把那漂亮的图纸下载下来就好。可当我找来图纸想往动手上发的时候却发不上去,连发文字贴都不行,大家能想像得出我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下载是可以的)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怪的一个网站了,居然会拒绝我的上传?这可难住我了,发不了贴就算是有问题都没办法问了。可为了那漂亮的图,我就天天在论坛里呆着,想着也许是网络的问题,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发贴了呢(那会儿正赶上中美海底电缆出问题)。后来终于让我发现怎么把贴子发上去了就是在快速发贴和快速回复那里,使用发新贴发回复是绝对不行的。能发贴了第一件事就是问管理员为什么传不了图呢?答曰网络问题。马上论坛就要升级,管理员让我升级后再试。升级后不仅还是发不了贴,就连访问也是断断续续的了。以前还就是慢点儿,升级后是一会儿一断。图发不了,只能发文字(还怪呢,文字最多四行,多一行就发不上了),在征得了管理员的同意后,我只好琢磨怎么往论坛发链接了。

说句实话,当时要不是为了那漂亮的图,我早跟这个论坛说再见了。

经历过论坛升级的可能都知道,论坛升级后系统原来的设置就失效了,我那个心仪许久的需要积分400的贴子升级后就能下载了。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那时候已经实行下载扣币的政策了,还有扣经验。不过我不在乎,扣就扣吧,反正我要的图有了,这是最重要的。要说图纸到手我就已经可以离开这个论坛了,当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就走,觉得这个论坛的氛围很好,印象中每天发贴量是100贴子,基本不用担心会超,而且看交流区大家都很积极提供帮助,每个人都很热心,想留下呢。系统升级后我注意到我的注册日期是去年的10月份,当时还以为是系统乱了呢,后来想想也许是刚开始上UU的时候可能有人提到过动手频道就去注册了,因为那超级的慢速就没再访问过以至于都把自己曾经注册过给忘掉了。

我知道很多论坛都不让发链接的,刚开始发的时候还挺担心怕被人骂,想着只要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我,立马走人。要说这发链接不是件易事,要把效果图传到网络相册上,把图纸文件放到另一个网络硬盘上,然后要把链接地址拷下来,编辑个小文件,再发贴传到论坛上。因为用的都是英文网站,怕有的姐妹看不懂,还专门开了个博客写了篇下载说明。于是我发图要跑三个网站,忙得不亦乐乎。那会因为发图很繁琐,基本上我是一次发五张图纸。

那时候,网络或者说论坛不知道有什么毛病,反正是总断,一个文件要下好多回,基本上发一个图纸嫌到的,下一个图纸也就花光了。反应过几次都说是网络问题,那会儿好象也没别人反应说网络不顺,想来可能是自己的电脑不行吧,于是重装,还是一样,换浏览器,还是一样。没办法了,就这么样吧。以我的性格,上一个论坛这么难早就走了,可是在动手频道我居然义无反顾的留了下来,让我自己都觉得奇怪,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留住了我。

在论坛里瞎逛的时候发现有的会员居然是负金钱也还能下载呢,觉得好奇怪啊,如果说负数都不影响下载的话,那设扣动手币不是一点儿用也没有吗?很好奇,就去注册了个新ID,只下载,不发贴。当下到动手币为0的时候不能下了,奇怪其它人是怎么弄的。结果没多久就有一堆人跑上来说什么网络不顺,下一个图要好多次扣了好多,上传不了图片啦之类。原来有一大批人跟我一样存在问题呢,只是他们没说。我就想着这下动手老大该出来解决问题了,可是他还说是网络问题。这时候我知道绝对不是网络的问题,如果是网络的问题我访问其它论坛的时候应该或多或少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可是没有,一次也没有过。这也说明不是我的电脑问题,理由同上。不可能全国所有的论坛所用的网络系统都能和我用的网络顺利接轨,只用动手不行吧。问题一定出在动手的论坛系统上,可是动手的管理员不管,我也没办法,总不能把他抓到我的电脑跟前让他看吧。

后来动手又升级了几次,每升级一次,我对论坛的访问就更困难一些,直到有一次技术升级之后,我访问的时候不仅几分钟一断,而且要把浏览器完全关掉重开才能再上了。(以前可是重新进一次论坛就行)这下我可受不了了,每天也不能为了上个论坛这么折腾吧,于是写了四行字以内的小文发了出去,发发劳骚。管理员依然说是网络问题,这让我很无奈。后来熏衣的味道说啦,她在公司上国外网站很快的,反而是动手不行咧。那天晚上,动手的页面已经开在那里很久我没用了,无意中点了一下,居然可以接着看呢(以前是不行的,开一会儿,网页就不能再看了,要从论坛主页重新来过),这让我很惊奇,于是试着发了张图,居然。。。。。。发上去了,哎呀,这可太神奇了,于是又试着往论坛上传大文件,正弄着呢,收到管理员的短信让我试试能不能传文件了。能,当然能。这太让我开心了,以后不用跑来跑去传文件了。后来我花了两天时间把以前发的链接都重新传到了动手上,发现,有不少版主都帮我传过呢,她们真好。

从那以后,对动手频道的访问就没出过问题了。

后来在动手频道转到了非十字绣区,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现在每天都很忙了,玩面团儿,折纸,刻萝卜,串珠子,钩娃娃。

动手,真好。

2007年4月26日星期四

我爱动手 9

9

收到的邮件里有一个网址,附言里说那个MM在菜坛子里贴的图,在这个网址里都能找到,不必去买图的。于是我就延迟了给那个MM发消息,想着先去这个网站看看,如果我要的图没有再去找那个MM不迟,没想到从此就再没和那个MM联系过。想来觉得有些对不起她,毕竟是她把我引入了十字绣的世界。

邮件里给我的网址是UU论坛。我去了,注册了一个名字,开始在里面逛了起来。

要说我以前潜水的时候由于没有ID都是只看贴不回贴的,那时看到有人对只看贴不回贴的人大为不满,想出了好多取笑讽刺不回贴人的东西来,也蛮搞笑的。不过我是不在乎,有时候看人家在坛子里打仗也看得很上劲儿,就在底下偷笑,也不掺合。后来注册了个ID情况就不同了,有了ID就发贴,然后就是关注人家对自己贴子的反应,也参与别的贴子的讨论,一来二去就有了几乎看到好贴就回的习惯。这习惯也让我带到了UU。去的第一天就让版主给警告了。其实我也挺小心的,也知道每天的发贴量是有限制的,那时候我就是去找图,自己肯定是没有任何主题贴可发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我是刚接触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所有关于这件新东西的信息我都有一种特别想收集的欲望,好象收集的越多我就越能成为个中高手似的。

UU的第一天我就按着我在那个MM的网上挑的图去UU找,找了一阵子发现,按名字几乎什么也找不到呢,大概图纸的名字是随便起的吧。于是我就开始在图区里翻,一贴贴的看下去,看到好的,自己喜欢的,就存下来,再回上一贴表达自己对楼主分享所得的谢意。在图区发贴之前还特意看了版规,说是日灌水量不超过8贴(好象是这样的,具体记不清了)。我当时对论坛术语不是很懂,想着灌水贴大概是指那些只发一两个字的贴子,我这写了一大篇的应该不算。不过还是多了个心眼儿,还是算着自己的贴子不超过限制。晚上回了七八个,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上网一看,没事儿,看来自己控制得很好。又回了几个,吃了午饭后就忍着不去看贴,省得一不小心就回上一贴超了标。这样子过了一天,等我再次上网的时候就收到了版主的警告信,说我在图区灌水云云,念是初犯不做处罚。我赶紧跟人解释啊,不是恶意的。解释完了就想怎么第一天没事儿,第二天就出问题了呢,数目没超啊。后来让我给琢磨出来了,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有时差。我一个晚上加一个早上刚好是国内的一天啊,按我的时间是没超,可按国内的时间我回贴可是超大发了。唉。。。。。。。。。

从那以后我上UU就很小心,生怕回多了贴子,UU上回多贴子处罚可以挺重的咧。那时刚接触十字绣,自己也没图,发主题不可能,要想得积分就只有回贴,可是贴子又不能多回,回多了得不偿失。有不少自己喜欢的图都有很高的积分限制,看了看自己那点存货觉得这辈子也别想看到那些漂亮的图了。那时候在UU真跟过地雷阵一样,小心翼翼的,没几天我就不回贴了,干脆不回就不会出现灌水现象了不是?虽然有很多图下不到,但还是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纸,不清楚,但还是能看的。也奇怪,当时在UU找到的图多是03年的,以至于我认为只有03年才有图纸,也不知道我这脑子是怎么想的。

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找图研究图纸,然后我就开始配线了。我居住的这个城市也许有专门做十字绣生意的店,可是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找,甚至连本地有没有十字绣论坛我都不知道(语言上有障碍,没办法的事儿,走到哪儿我最利索的语言都是中文),我只知道有间超市里有线卖,还是前文提到的那个把我引入十字绣世界的MM告诉我的。那会儿我心里还牢牢地记着那个MM说的小图十分钟,大图一天的话,就想一次配多几幅图够一个月绣的就不用三天两头跑超市了。等我真的去配线的时候才发现,我拿了三幅图去配,没有一幅能配得全。结果是我不仅三天两头跑超市还把家附近开车能到的几家连锁店全跑了个遍,总算配齐了一幅。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象得到我最终是配了几幅图的线。。。。。。。。。十幅。由于总也配不齐线,所以每次去超市我就会多拿一两个图的线号去,指望着这一幅或许能配齐,结果又是不齐。这样几次下来,每一幅都配了过半的线,每一幅又都不齐,搞得我进退两难。最后也不加图了,就是那么十幅图去配想着配好哪幅就绣哪幅,当我终于配齐了喜娃的线时,其它的九幅图也都相继配齐了。看着那一大盒子的线当时我也不怎么着急,因为根据师傅提供的信息,我就算再慢,这十幅图半年也绣完了不是?

有了图纸,有了线,有了布,找了个时间我就开工了。按图纸给出的大小留边后裁布,锁边,开绣。当我一针上一针下的绣了指甲盖儿大小的一块时看了看表,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而我只绣了那么一点点,看着缩在一大块白布角落里的那一小块颜色我的头一下子大了很多很多圈,按这个速度别说一个星期,就是一个月我也绣不完哪。天啊,谁来救救我啊,这么样的速度,那十幅图要绣到何看何月去啊,老公又要说我浪费了,唉,不能告诉他我到底花了他多少银子出去。这时我才想起来当初为什么不问清楚那个MM她说的大图到底是多大呢,害得我一口气弄了那许多的线回来,这可如何是好。事已至此,就算现在再去问也没用了,钱也花了,还是慢慢一点点绣吧,总有绣完的那一天。也许那天到来的时候我眼都要瞎掉了。原来还想着能把绣好的图拿去卖些银子,照这样哪儿舍得啊,一幅图再好能卖几个钱,还不够我花的工夫呢。算了,在十字绣的第一天我就打消了靠此赚钱的念头,只想着把自己绣的画儿挂在家里哪面墙上好了。

就这么日也绣,夜也绣,只要小孩不在身边我就绣,一天大概要绣上个三四小时吧。终于赶在情人节前一个星期绣好了喜娃。说也是的,我只能买到白色的绣布,其它颜色的就没有。喜娃本是要用红布的,再绣个黄色的喜字。我这红布的没有,也不是要给人家结婚用就把个喜字也省了。本来还要勾边,我也勾了一部分,可觉得不好看,还不如不勾的效果。也许在红布上绣勾边就会好看吧,我在白布上绣的再勾上黑边就觉得很突兀,于是除了要表现细节的那些勾边留下以外其它的我又给拆了。然后就是洗呀晾啊的,然后就是到处找相框,找不到刚好合适的,订做太贵,就找了个差不多的。想找专业裱画的,实在是不想出那么多银子,于是就自己动手按照人家教的方法自己把画给装上了。这些都做完了离情人节也只有一天了。赶紧跑到小店里买包装纸把相框包好藏起来。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把包好的礼物装进老公的包里。要想让他不发现是不可能的,那相框太大了,把他的包撑得满满的,只好告诉他到了办公室才能拆。

2007年4月25日星期三

我爱动手 8

8

最初知道十字绣是在三年前,那时候我在菜坛子里面潜水玩儿,有一天看到一个MM贴上来个贴子大意是说她最近没有做什么好菜给大家,要把刚完成的十字绣送给大家云云。我看了她的贴子,里面有一张画儿,已经记不清是什么了,只记得有只小鸟站在枝头。当时我对绣的概念还停留在儿时看电影时前面加演的纪录片对于苏绣的描述,觉得能绣的人都是世外高人,对那个又能做饭又能绣花的MM佩服得是五体投地。因为那时我只潜水的,在坛子上连个ID也没有,也就懒得为了一表敬意去注册了。那会儿也只是知道了十字绣这个名词,至于十字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一无所知,甚至于连上网查一查也没有,究其原因也是当时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拿起绣花针。

再见十字绣也还是在那个菜坛子上。半年前,大概也就是去年中秋前没几天吧,有个MM发了个贴子说她不会做菜,但是会十字绣。贴子里有好多的图,那时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十字绣,觉得那些图都好美,当时想当然地认为那些图都是这个MM绣出来的(她也说是她绣的),加上自己已经在坛子上有了ID就大大地对那个MM表示了一下自己的钦佩之情,一来二去的也就聊上了。开始也没想自己会去绣什么东西,只是想了解一下。结果很多姐妹们回贴说她们当年也干这个,现在上班了没时间了什么的,也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出来给大家观赏,一时间那菜坛子上满是十字绣的东西了。后来就越说越多,慢慢地就聊起了怎么绣哪有图纸卖什么的。那个MM介绍我去看她在别的坛子上发的十字绣教程,这一看不打紧,我觉得十字绣挺容易的呢,反正也在家闲着,不如也绣点儿什么吧。

于是我和那MM聊了很多,象什么费不费眼了,绣图花的时间长不长了什么的,她只告诉我她绣得很快的,小图十分钟,大图一天(八小时)就行。我也没问人家小图多小,大图多大,只想着那些竹报平安什么的应该是大图了,人家一天绣完,就算我是新手慢,一个星期总该可以了吧。当时还那儿憧憬呢,自己先花上几个月时间练练手,等绣得好了,绣得熟了,也可以绣些东西拿去卖,算是没白白地在家里呆着了。

等看了些十字绣的基本技法,我就跟那个MM打听哪里可以买到图纸,她说她就卖的,一份电子图一毛钱,我觉得很便宜啊,这不跟白送差不多嘛。她说她以前是白送的,只是要图的人多有几百个,回贴的人少,她觉得烦,就不送了,一份卖一毛钱,要的人就少了很多。我说那我跟你买吧,她就把她放图纸的网址给了我,还给了杉树林的网址,说那上面有的图她都有。我本想弄一两份图纸先练习一下,可是就两毛钱的交易多折腾人哪,不如多看看,选多几幅。于是就花了几天时间在网上挑图,张张图都漂亮,张张都想要,不过我是个理性的人,也知道初级阶段弄太多的图的结果会是浪费,再便宜那不是也得花钱嘛。等我挑好了图,让老公准备好了付款方式,就要给那个MM发消息买图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我从来没有私下里聊过天,甚至在菜坛子里也没有印象互相回过贴子,但就是这个邮件终止我和那个MM的交易。

2007年4月20日星期五

我爱动手 7

7

出国的第三年,我开始琢磨起了中国结。这还得从圣诞节给老公的同事们做小礼物说起。

这儿每年的圣诞前几天都是办公室里最热闹的时候,大家也没什么心思正经干工作了,忙着装饰圣诞树,准备圣诞假期的活动,还有互送一些小礼物。我怀着女儿的那年圣诞是老公在公司里过的第一个圣诞,我们也不知道该送些什么东西,反正不能送贵重的,一则送不起,二则别人会难以接受。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招儿,结果晚上让我有了主意。我的床罩上有好多神态各异的胖乎乎的小羊,很可爱的。于是我就买了硬纸板开始照着画小羊。羊头羊身用白纸,羊腿用桔色的纸,画完了就剪,剪完了再粘。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做了差不多三十只。老公拿去办公室大受欢迎,有去办公室晚了没拿到的追着老公要,结果我又加工了一批。

转年的圣诞再送礼物的时候我又开始挠头了。我这人不喜欢重复以前的东西,就想送点儿什么有中国特色的吧,自然就想到了中国结。以前看中国结看到的都是商店里卖的,特别复杂的那种,就是觉得很美,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动手去编中国结。

自从开始学做饭养成了上网查资料的习惯后一有点什么新生事物我就到网上扒拉一翻,学中国结的开始也是从网上找图解。关键字“中国结”一输,呵,一大堆教程之类的东西就冒了出来看得我眼花缭乱的。静下心来看几篇介绍,再看几个教程,发现原来商店里卖的那些漂亮的中国结饰品全都是从一个个简单的基本结变化出来的,这样我也可以编中国结了哦。

看完了介绍就开始准备材料,也挺简单,就是几根绳子而已。去到商店绳子的价格让我却步,一米就要一块多钱,编个蝴蝶就要好几米呢,这送上一二十个人我可送不起。也幸好绳子的价钱贵我才没积下一大堆来,预知详情请听我慢慢道来。

买了几米绳子回家我就开始照着图纸练起来了。那图解看着挺简单的,等到真正自己开始动手编了才发现,想读懂图首先就不是一件易事。有人画图的时候可能没想到还有我这么笨的人,那些箭头前后标示搞得我是糊里糊涂的,手里攥着根绳子左绕右绕也成不了个结。心里暗自庆幸,得亏没买了好多绳子回家,照我这速度,圣诞前能学会就不易。

当时为了能打出个中国结来我是什么招儿都用了。用大头针在泡沫板上固定绳子按着图一点点的绕,一会儿是绳子不够长了要调,一会儿是大头钉松了刚有点模样的结又消失了,弄到后来泡沫板上全是一个个的大洞,大头钉已经没有办法扎在上面面了。老公看我忙得是一个头两个大,就劝我别弄了,可是我的犟劲儿上来了,就不信自己打不出个中国结。

两天过后,差不多图会看了,也找到点小门路来打结,其实也就是心静手稳一步步小心点来,绳子不用固定放在桌上就行。基本结很快就学会了,挑了几个意头好结型比较大的打了十几个。原本是想做几个复杂的,可是这简单的就已经把我的手指弄得生疼生疼的。那年编的最复杂的结就是一个用三个吉祥结组合在一起的如意结。老公把我打的结粘在一张大纸板上,然后在结的旁边用英文写了各个结所代表的意思就拿到办公室推销去了。晚上回来向我汇报,又是一抢而光,还有人追着要。

两年以后的一天,老公的部门有个同事生了孩子休完一年产假后回公司跟老公说让老公把她的感谢带给我。老公不明里就,问是怎么回事。那同事跟他讲,那年圣诞我送的中国结她特意挑了一个寓意繁荣的,因为她想要第二个孩子已经好多年了一直不能如愿,她想让中国结给她带点好运,结果真的怀上了孩子,如今孩子已经一岁了,她要感谢我,感谢那个中国结。呵呵,我想当时她挑的可能是个团锦结,没想到中国结真的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去年的圣诞我编了好多吉祥结,串上珠子送给了儿童活动中心的老师和小朋友以及家长,她们有的人知道中国结,知道中国结有保平安的意思,有的人当胸花挂在了衣服上,有的则挂在了车子里。

向日葵日记 sunflower

0205 播种



0210 发芽



0214 成长



0330 花苞





0409 准备开放



0411



0412



0413



0414







0415



0416



0417





0418



0419



附:小朋友种的豆角

豆角花



小豆角

2007年4月12日星期四

从厅堂到厨房--月饼(2)

这一篇就讲讲我研制月饼的故事吧。

冰淇淋月饼

话说去年到了中秋前不仅国内商家的月饼大战如火如荼,我去的那个菜坛子的月饼贴子也是那家唱罢我登场的架式。各人都把自己做的月饼弄上来露一小脸儿。有不做月饼的就发各式各样的月饼介绍来凑热闹,结果我第一次知道了冰淇淋月饼。开始以为是冰淇淋馅的冰皮月饼,有吃过的说是外面是巧克力壳里面是冰淇淋馅。后来上网去查,还真查到了,做得那叫一个精致,觉得很高档也很神秘,不晓得内里有什么乾坤。翻着各个介绍冰淇淋月饼的网页,不经意之间让我看到了一个 切开的冰淇淋月饼,看着觉得那么眼熟呢,仔细看,多看几眼,唉呀,不能让我不佩服商家的经营头脑,这和我常吃的外面有一层巧克力皮的雪糕除了形状不同还有 什么不一样的呢?有的网页还将其称之为“洋月饼”,让我做什么评价呢,估计是变着法儿的从人腰包里往外掏钱。售价够高档,平均一个要
50 人民币,这还是一般的,看到过一个什么礼盒,8个售价2680。我的兴趣来了,倒要看看这冰淇淋月饼能不能自制,成本有多高。

说干就干,先构思了一个“包”的方法。

所 谓“包”就是在模型内侧抹一层巧克力酱,待其冷却变硬后把冰淇淋填在模型中放冷冻室冷却。最后在冰淇淋上面再浇一层巧克力酱。说着容易做起来就远不是那么 回事儿了。开始的几步还好说,把熔掉了的巧克力在模型里抹上层,放入冰淇淋冻好,这都没问题。到了封口那一步问题就大发了。冰淇淋一遇微热的巧克力酱立刻开始熔化,变得水乎乎的,用来封口的巧克力酱遇上了冰凉的冰淇淋还没等我把口全部封上呢就立刻结成了硬壳,开始在冰淇淋上漂浮,无法与模型中的巧克力完美的联接。做了两个,第一 个从冷冻室里取出来刚一倒过来,封口的巧克力就掉了下来,上面一摊冰淇淋,模型中的巧克力还在那儿好好呆着呢。第二个倒是费了点功夫,又是敲又是磕的,不 过和第一个一样结局,巧克力外壳分家了。看来“包”不是个好办法,放弃。本来已经不想试了,但是总觉得有些于心不甘,应该不是很难啊,虽然做不成人家那么 可爱的,但总还应该能把巧克力包在冰淇淋上吧。

我就那么一边跟娃儿玩儿一边想,突然我想到了以前在网上看到的介绍冰淇淋火锅的文章,于是又构思了一个“浸”的方法。

所谓“浸”就是先把冰淇淋在模型中成型,扣出后在巧克力酱中浸一下后取出,这样巧克力遇冷的冰淇淋就快速地结一层壳把冰淇淋包裹在其中。

看看成品照吧,样貌有点不好,表面没什么光泽,不知道是不是加热巧克力的时候温度太高造成巧克力吐奶,不过像不像三分样了。从进厨房以来没有什么菜式是我自己创制出的,都是跟着人家照猫画虎那么做,不过这自制的冰淇淋月饼可是我的原创噢。











具体做法如下:(注:因为只是实验,所以都没有具体的用量,反正方法简单,步骤繁琐,大家如果想试的话自已调节就可以了)

材料:

冰淇淋,巧克力,菜油

用具:

模型,瓷盘,叉子,不锈钢盆,锅

做法:

取一模型,什么样的都成,只是为了让冰淇淋能够成一个形状,如果实在是懒我想一个冰淇淋球就行。把冰淇淋填在模型中,冰淇淋会有些化,把模型放在瓷盘上用个碗扣着放在冷冻室里再冻硬(这样做主要是不想让冰淇淋接触太多的空气而影响口味)。

找 个导热快的金属盆,擦干,把超市买的那种大块大块的用来做点心的巧克力放一块在里面,用量要看能不能顺利的给冰淇淋挂上浆。烧一锅开水,水开后关成中大 火,把钢盆放在里面隔水蒸来加热巧克力(也可以用微波炉来熔化巧克力,要记住时不时拿出来搅一下,让受热均匀)。关键之一是加热要慢(用中火,隔水蒸的时 候不能让开水碰到金属盘底部),之二是加热过程中要用橡胶铲不停地搅到,直到巧克力完全熔化并且非常光滑。巧克力熔化后会比较粘稠这时可以加菜油来调节干稀程度。我一开始想用奶油, 结果加了一勺发现巧克力浆没有变稀反而更稠了,就改加菜油,我只想让冰淇淋挂一层薄的巧克力,就加了比较多的油,搅拌均匀,最后关火的时候用筷子在巧克力 浆上划过可以留下浅浅的一条痕。注意:要让巧克力浆变稀只能加油,不能加水,一开始不知道,加过水,巧克力浆就变得干巴巴的像粉团。

把盆从水中取出,在室温下放凉。隔段时间搅一搅,一是凉的快,二是让巧克力浆更匀一些。

把 冷冻室里的冰淇淋模型取出,找个碗放点凉水,把模型漂在里面,注意别让水溅到冰淇淋上。当模型边缘的冰淇淋开始熔化时,就可以把模型放在瓷盘上敲一下扣出 冰淇淋。之所以用瓷盘是因为它传热慢,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能保持低温,不至于让扣到上面的冰淇淋塌掉。再放入冷冻室里冻硬,另外把叉子也放里冻上。

当巧克力浆冷却到室温的时候,把冰淇淋取出,用叉子叉着在巧克力里面挂浆。当我挂浆快完成的时候,冰淇淋从叉子上掉了下去,所以最后是用叉子捞出来的,成品底部乱掉了。

切开看看。











咬 一口,透心凉,巧克力浆还是挂得太厚了。可能应该把浆再弄稀一点,或是浸的时候取出的速度更快一些。这次这是没办法了,谁让冰淇淋掉了呢,等捞出来已是厚 厚的一层了。我是不喜欢吃,太甜了。都给老公端了去并让他评价一下,盘子都见底了,也没见他有个什么意见。在我再三催问下,他才吭吭吃吃地说:“是不是太 甜了?”甜?当然甜了。不过这可不能怪我。巧克力是买的,我都加了三块苦巧克力了还是这么甜。冰淇淋买来的,总不能让我加水让它变淡吧。我就想着是不是该 连冰淇淋和巧克力都自制呢?冰淇淋咱以前做过,口感不好,太硬。巧克力没试过,不知道是不是应该从磨可可豆开始。

得,就是这样了。我只做过这一个,想吃的话,我就去超市里买带巧克力外衣的雪糕。这冰淇淋月饼又让我想起了师爹的一个烧饼俩咸鸭蛋的名言了。

至于成本,一桶4L的冰淇淋4.5刀,我只取两大勺,约50ml,那巧克力估计有2刀吧,就用它挂了一层壳儿。如果换成人民币,我买材料总价也有50元了,单个冰淇淋的材料成本最多1元人民币。当然咱自个儿做的肯定没有商家的好吃啦,样子也丑怪得很。

剩下的巧克力浆让我用模子做成了小块的巧克力,应该还有一盘生肖的,可能是浆入模的时候温度有些高,脱不出来了。

贝壳











星座











京式月饼

去年做了一大堆广式、苏式、冰皮月饼之后,红豆沙还剩下一些,就琢磨着再做点儿什么。想想这辈子吃的第一块月饼是京式的,为什么不做几个尝尝呢?

在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我这个足不出户的人来说,万事开头第一件——上网!而这互联网也第一次让我失望了。连着两天,各种关键词如“京式月饼”“京味月 饼”“北京月饼”“北方月饼”试了又试,遍寻诸网而不见一个堂堂正正的京式月饼做法。看到最多的是这么一句“京式月饼,做法如同烧饼”。做法如同烧饼,难 不成学校三食堂的夹了馅儿的烧饼就是京式月饼?再怎么说,这京式月饼也是当初皇帝老儿吃的,就算皇帝愿意吃烧饼,估计小太监也不敢把街边饼铺的烧饼给他端 上去。

虽 然两天时间没找出京式月饼的确切做法,但还是对京式月饼有了一定的了解。京式月饼本具有宫庭风格,选料之考究,做工之复杂居于中国五大月饼体系之首。但是 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购买力低下,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吃上月饼,京式月饼不论从选料还是制作标准都一降再降而导致最终失去了它 的优良工艺。于是就有了“京式月饼可以让汽车压进柏油路而不碎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这真是月饼的悲哀。当八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的时候,广东的商家趁着京式月饼已经让人大倒胃口的机会迅速占领了市场,搞得京式月饼更是无人问津。

虽然京式月饼的具体做法没有查到,但无意中我找到了去年六月开始实施的月饼国家标准,对三大月饼体系做了规定,给大家摘录一段:

4.2 按地方风味特色分类

4.2.1 广式月饼:以广东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使用小麦粉、转化糖浆、植物油、碱水等制成饼皮,经包馅、成形、刷蛋、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口感柔软的月饼。

4.2.2 京式月饼:以北京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配料上重油、轻糖,使用提浆工艺制作糖浆皮面团,或糖、水、油、面粉制成松酥皮面团,经包馅、成形、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口味纯甜、纯咸,口感松酥或绵软,香味浓郁的月饼。

4.2.3 苏式月饼:以苏州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使用小麦粉、饴糖、油、水等制皮,小麦粉、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形、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口感松酥的月饼。

4.2.4 其他:以其他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月饼。

比照着京式月饼的描述我发现其实有不少月饼的配方都已经很接近或可以算是京式月饼了,但作者就是不说自己做的是京式月饼,害得我这通找。

最 后我按着自已做广式、苏式月饼的用料比例,参考京式月饼中提浆、自来红、自来白的生产配方(还有一种翻毛月饼不在参考之列,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查到这四 种月饼的制作工艺),弄出了一个京式月饼饼皮的配方。我的这个配方三种里面都沾了点边,但又哪个都不全是。

看看照片。











这个图是去年做的时候试配方弄出来的三批京式月饼比较,从左至右为:水多——饼子鼓起来,油多——饼皮粗糙不润,最终配方












众星捧月




2007年4月11日星期三

从厅堂到厨房--月饼(1)

小时候最盼望过节,一到传统节日就有好吃的。春节饺子,十五汤圆,端午棕子,中秋月饼。前三种家里都做过,唯这月饼从没见周遭的人做过,只在电影里见过一次月饼的制做,好像是《摇篮》中老饮事班长做给那一帮小娃娃吃。

最开始吃的是京式的五仁月饼,硬梆梆的,老妈每次都是一个月饼切四块,只许吃一块。不知道是家里买不起更多的还是怕我吃坏了牙。那四分之一个月饼我就转着圈儿的啃,先把饼皮啃掉,再一点点儿地把馅嗑下来,反正能让我磨半天。老妈可能看我把那块月饼弄得挺难受人的,总说我那跟耗子磨牙差不多。

后来有了苏式月饼,饼皮酥酥的,很好吃,特别是那种椒盐味儿的让我是吃一块想两块,最爱是饼皮,为了能多吃饼皮我经常把一盒月饼那么晃来晃去的,酥皮掉下来我就吃到嘴里,留下一砣砣的饼馅在盒中,气得老妈直蹦。

再后来广式月饼传到了我们那儿,那名儿真好听“XX黄莲蓉月”。每到中秋,照例是一个月饼切四块,只许吃一块,这下我又多了件事情去做,就是从外观上判断一下哪块中的蛋黄最大,有时候就琢磨着怎么能把蛋黄抠出来而不让老妈发现,后来发现怎么着都得留下点痕迹,于是就改变策略直接去跟老哥老爸讨来吃,老妈不是不给,主要是从心理上对老妈有点怕。其实现在想起来为了那个蛋黄费那么大劲儿真是不值,要让老妈给我煮个咸鸭蛋她还是愿意的。广式月饼我很喜欢吃饼皮,饼馅除了那蛋黄以外我是不想吃的,太腻,如果我偷嘴多吃一块头皮都要炸起来。那时候就报怨广式月饼皮太薄,要是都是饼皮该有多好。挺奇怪的,不管是什么式的月饼我都是爱皮不爱馅儿。

上大学后,食堂每逢中秋就发月饼,一食堂是巨大的一块饼,我们戏称之为月亮,据说可以当飞盘扔着玩儿。三食堂是俩,据说吃起来像是带馅儿的烧饼。我所属的二食堂最好,一盒四个,真正的月饼,不过什么式的我记不清楚了,没怎么吃过,都送给那两个食堂的苦难同学了。

读书的时候不能免了俗事,到了中秋是要给老师表示一下的。准备好一盒月饼,登门拜访,老师不在,师爹接待。一看我拎的月饼,话题就有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对广式月饼的评价:“什么双黄莲蓉月,还不如一个烧饼俩咸鸭蛋,又便宜又好吃!”师爹也是个人物,他收下了我的心意,又从抽屉里摸出几张月饼礼券给我,让我去领了当早点吃。如果拿月饼当早点吃那非要了我这条小命,于是送人。那年头儿送月饼怕麻烦,又怕让人看见有行贿受贿之嫌于是商家就推出月饼礼券,一张小纸片,想怎么送怎么送,搞得饼票满天飞,往往中秋都过了,手里还有一大把没处放。

到我工作的时候中秋前的月饼大战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迷你的,超大的,披金戴银的,中秋的月饼似乎已经不再为了一家团圆赏月而存在,它在我的生活中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每到中秋还是吃月饼,不再切,想吃多少有多少,最后就变成了每天每人定量必需完成的任务,因为我家是不能浪费粮食的。那时候一提起月饼我就头皮发炸。

月饼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是在我出国前的那个中秋,那是我们一家人一起过的最后一个中秋。那晚老哥弄了盒大班冰皮,我拿着看,好多种颜色。老爸让我挑一个,忘了挑了个什么色儿的,老哥接过去,一切四块。吞着那四分之一个月饼,我的眼泪噼里啪啦的往下掉,我不是在吃一块月饼,是在吞咽着对家对团圆的记忆。那个中秋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学做月饼是从前年开始的,那时手头连月饼模都没有,但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做月饼,于是因陋就简地用花型的饼干切模和饼干压模做的。当时找到了不少的月饼配方,需要烘烤的没敢试因为看人家写的就不容易出成果,什么花纹会消失了,饼子会裂开了之类的。最后是选用的冰皮月饼的配方。最开始是把干料炒熟,结果不是夹生就是糊了,效果非常不好。后来查到个蒸饼皮料的方法挺好的试了也不错。于是再做冰皮月饼就一直用那个方法了。那年的冰皮月饼做了好几批,自己当点心吃了不少,过中秋的时候还拿到朋友家去,朋友买了广式和苏式,我拿是自制的冰皮,一起上桌,结果我的最先被吃掉。当时大家还挺纳闷的,没觉得我做的月饼特别好吃啊,怎么会一下子就给抢光了呢。还是让我这个伪大厨一语道破天机,因为我做的月饼放的油也少,糖也少,吃起来不甜不腻,当然就容易多吃了,不象买来的月饼虽然味道好但是多吃就有胃口被顶住了的感觉。

去年找出了存放已久的广式月饼方子学着做,到做的时候才发现我在国内千辛万苦买到是饼印而不是真正的月饼模,不过也将就着能用。只是花纹浅点儿,饼子扁点儿。最让我开心的是我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吃到光皮无馅儿的广式月饼啦!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挺担心的,生怕做不出来。把人家的配方,心得,注意事项研究了不知道多少遍才开始动手。说实在的,到自己做月饼的时候才知道难怪当年吃不到厚皮的广式月饼,人家就是想弄厚皮的也弄不出来,因为月饼做法的缘故广式月饼只有馅大皮薄才能保证饼面花纹清晰。刚开始包月饼怎么也弄不好,到处漏,于是就补来补去的,弄得个月饼胚子难看得要命,后来手就熟了,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包出的月饼又快又好。不过最终我的月饼还是偷了一道工序,那就是我做广式月饼不刷蛋液。开始刷来着,发现实在是不能保证质量,而且觉得不刷只是成品的色泽打了些折扣对于口感滋味没有影响就不刷了,反正我做的月饼是非卖品,也就不用考虑它的卖相如何了。






















去年的广式月饼从中秋前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开始做,不知道做了多少,估摸着得有百十来个,大部分送给朋友吃了。最后又做了一批,在中秋那天拿到了孩子常去的幼儿活动中心。

去年中秋前的一个星期我问活动中心的老师她知不知道中国的中秋节,老师一脸的茫然。果真让我猜中了,这儿的人大多数都知道中国的端午节,每年他们都赛龙舟,但他们没几个知道中秋节的。我跟老师大概讲了一下中秋节的习俗,然后告诉她如果她不反对的话我会在那天拿我做的月饼给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吃,老师大感兴趣,从那天开始,她一见到我就跟我说她在网上又看到了关于中秋的什么什么东西,后来就是又看到了关于中国民俗的什么什么东西。看到这情景我很得意,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中秋节,虽然一个活动中心没多少人去,但我做了我想做的我能做的来介绍中国的节日给更多的人知道。那天我拿了两盘自制的月饼去,进门的时候有一盘掉在了地上,这个当然不能分给大家吃了。加餐结束时一盘月饼刚刚好够分,老师又把掉在地上的月饼看了一遍,直问我,它们是不是真的掉在了地上。当然是真的了,不然我干嘛,拿来玩儿的呀,老师觉得很可惜。不过我还拿了一盒商店里买的月饼去,给老师留下了让她分给中心的其它人吃。


2007年4月9日星期一

我爱动手 6

6

这一篇就说说我的剃头匠生涯吧。

我很少进理发馆的。从我开始记事起我就梳小辫儿,这可能跟我老妈文革时非常不情愿地剪掉她那两根大辫子有关。那时都兴革命什么的,短发给人精练的感觉,老妈在革命队伍里再加上她有个被定性为资本家的父亲(其实就是个摇煤球儿的,只因雇了几个工人——一个送煤的,一个和他一起摇煤的,一个做饭的,一个保姆,达到了资本家的标准),那两根大辫子太招人话,就给剪了。有了我,大概老妈想在我身上找回大辫子的感觉,就不怎么给我剪发,要剪也只是修修。上了初中我的一个要好的朋友是短发,我觉得很好看,就闹着老妈给我剪,总之两人大概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拉锯式谈判其中还夹杂着老妈的拖延策略,最后是给我剪了两个小刷子。然后就一直没剪过,一直到我上了大二。

那时我的头发长得往下坐的时候一定要先甩一下,要不就直接坐自己头发上了。头发长,发质不好,发梢那地方焦黄焦黄的。后来要学游泳了,长发游泳要洗起来太麻烦,于是给家里写了封信,要取得老妈的同意来把头发剪掉,很久没得到回音,我估计老妈又在采用她的拖字诀,我就又写了一封信,不在是征求意见,就是给个通知,告诉他们我要把头发剪了。反正儿大不由娘嘛。

我没进过理发馆,自己去还有点儿不知所措,就叫上了个小老乡,许她一张电影票让她给我壮胆,为这让她好一通嘲笑。去的是学校的理发馆,进去时师傅正给一位那儿弄着呢。看见我问我要剪个什么样的,我就说要剪个男孩头。话一出口,理发师傅,学徒的,连理发的全看着我,还直问,不要这辫子啦?不要。那几位看我一脸的大义凛然,也没话说了。师傅让学徒的小姑娘先帮我把辫子剪掉。我赶紧跟她交代,要把头发梳梳好扎好再编一根大辫子再扎好,再剪,我要留着做纪念。小姑娘依我所言做完了事儿,咯嚓一剪子,就听她师傅那里一声惊呼,小老乡啊了一下子,我后脑勺一凉,心想,坏了,她把我辫子扎得太高,剪的时候又太贴肉,这会儿我的后脑勺的头发估计已经没多少可让师傅剪了。

您别说,师傅手艺不错,忙了一个半小时就凭一把剪子把我弄得脑袋生花。从那以后到大学毕业我差不多一个来月就理一次发,后来师傅见了我也不问了直接弄个小男孩头把我打发走了事。毕业以后基本上是留长发,因为长发扎起来就好了,不需要定型吹风什么的。间或也剪过几次短发,属运动型的那种。出了国就再没去过理发馆。

言归正传。想自己在家理发源于女儿的出生。在国内小孩生下一段时间不都要剪剪头发嘛,好象说这么着小孩儿的头发才能长得好。女儿满月的时候婆婆就吵吵着给她剃头,我坚决不同意,不是为了和婆婆顶着干,是我觉得女儿的头顶还没长好,理发馆的师傅我信不过,婆婆我更信不过,平常看她做事儿就二乎,要是我看她拿着大剪子在我女儿头上比划非晕过去不可。等到女儿百天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给她过,就跟老公商量,干脆给她剪一下头发吧,也是做了点儿什么纪念一下。于是老公抱着女儿,我拿着剪子和梳子就开工了。要说女儿头发挺好剪的,全坚着,很快头顶的胎发就剪掉了。两边不太容易,女儿头转来转去的,怕剪到她,剪子离得远远的,可还防不住她猛一动,就有一块地方是贴着头皮剪的了。到后来我手都开始抖了,干脆也不剪了,于是小家伙的头就赖赖巴巴地留在那里了。

两个星期以后朋友的孩子回国我们去送行,她一看见女儿的小脑袋直乐,对我说你这当妈的手艺也太差了。然后她拿了个小推子给我,说是专门给小朋友剃头的安全推子,不会伤到头皮的。很好用,也很安静,只可惜她是在北京买的。后来我去商店,根本看不到那种小推子,只有给大人用的。想想女儿的头发长得快,就买了个中档的,可变换推头位置的电推子,想着以后给小朋友推头发。

等推子买回家,我就打起了先生的主意,然后就假模假式地跟他说,女儿毕竟是女孩,用推子弄头发估计也就一两次的事儿,这样推子的成本回不来,不如由我给他理发,这样回本快一些。当时老公觉得也是,他倒不是想回本儿,只是因为中国人开的理发馆离我家都远,而西人的理发馆弄出的头发中国人都看着比较怪异,可能是因为头型的不同,很少有中国男士去西人店里理发的。于是我从图书馆弄了一大堆理发类的书,看了好几本儿也没弄出个头绪来,书上的剪发方法多是用剪子的,就跟在国内我见过的理发师傅一样,那种手艺让我很是佩服,真不知道用推子怎么弄。那时我有点入魔,看见个中国男的就盯着人家的头发研究一阵儿。后来看看理论上没什么进展索性就直接拿老公的头发开练了。

把女儿在小椅子里安顿好,给那待宰的羔羊围上一件轻薄的塑料雨衣,拿起充好电的推子,把推头弄了个比较长的位置防止万一没搞好还可以让人家真正的理发师傅有点修剪的余地。打开推子先把老公的脑袋剪了一遍,还挺好玩儿的,跟割草似的。然后就用剪子一边回想着在国内看到的理发情景一边在老公脑袋上试。您还别说,挺像那么回事儿,基本的轮廓都还成。最后用老公的刮胡刀又弄了两下子,就让老公出去见人了。个人觉得不错,不过老公上班的第一天还是被人看出来是老婆的手艺。不过不要紧,我有信心能干得更好。

从那以后基本上每个月都给老公剃回头,手也越来越熟,动作也快,效果也越来越好。等回本儿了以后,女儿也大了,满屋子爬,要再想在理发的时候让她呆在一个地方也不可能了,电推子就被收了起来。

要说电推子还是在女儿的脑袋上用过不少次,最开始还是尝试用剪子,可是女儿不愿意剪头发,脑袋动来动去的,生怕剪子会扎到她,就换成电推子,把她揪住了,只管推就行,反正伤不到她。只要把推头调长了给女儿弄出来的发型式还挺好看的,清清爽爽的小小子头。

等有了儿子我就觉得这推子能有用场了,可是没想到,儿子压根儿就不长头发。百天的时候头发就没多少还全贴在头皮上,走了个形式。再后来又过了一年才又剃过一次。到现在又快一年过去了,他那头发还是不用理。唉。现在要想给老公理头发更不成了,两个小娃娃满屋子跑,碎头发肯定蹚得到处都是。电推子真的是没什么用了。

我现在又开始琢磨着给自己理发了。前一阵子一直动员老公学几个女式发型给我整整头发,他总不肯,我一提这话头儿他就把我往理发馆打发。我才不去呢。上回女儿在理发馆花了十块钱剪了个头,回来还不是我又给收拾了一遍。没办法,我要开始学怎么给自己理发了。关键是自己年纪大了,不能整天扎个马尾巴装清纯,我又不喜欢那种老公唯一会剪的齐刷刷的短发(老公手底下出的那活把我整得跟老妇女似的),只好自己琢磨着给自己剪。身边有不少人是自己整的,人家一说起来挺容易的,可还是不太敢试,总跟老公半开玩笑地让他先给我弄个假发回来,万一失败了,也好将就一下能出门。

2007年4月8日星期日

从厅堂到厨房--披萨

在国内的时候我对披萨一点兴趣也没有,披萨店在哪里更是一问三不知。有数地吃过两回,都不是自己出钱。一次同事女孩过生日,正好弄了一张披萨店的优惠券,买一送一的那种。女孩说毕胜客的好吃,不过没有优惠,那优惠券是哪个店的我忘了。反正人家把披萨送来的时候我们几个已经快饿晕了,一会儿功夫俩披萨就不见了踪影。还有一次是几个女孩集体敲诈了一个刚毕业的男孩一回,说这是规矩,刚毕业的要请同事吃一顿,当然我们没有跟他解释为什么只用请我们几个女孩就够了。披萨好不好吃我说不上来,出国后也吃了不少,不同店家的都吃过,也没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当然这是在同档披萨之间比。要是拿十块钱的和二十块钱的比,我还是能说出不同来的。

不爱吃披萨,但是披萨的来历还是略知一二。据说当年马啃波萝来到我国,吃到了馅饼,赞不绝口。离开中国后依然念念不忘馅饼的美味,可惜当年他老人家只顾了吃,没顾得上学,回到意大利之后又想吃了可是找遍厨子无人会做这种在中国满大街都是的美食。他老人家再怎么回忆也只记得有皮有馅,可是那馅是怎么装到皮子里去的他与众厨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没办法只好把馅放在皮子上面进炉子里烤了。当饼子拿出来吃的时候却有形不似但神似的效果,于是披萨饼就光荣地诞生了。呵呵,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我这是戏说。

出了国,没有那么多的粥、粉、面、小吃店,但是象什么披萨店,汉堡店在大街两边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出门在外腹中饥饿时也就开始光顾披萨店了,一牙披萨,一瓶水常常能挺上一会子时间。爱吃谈不上,只是慢慢地适应了这种快餐方式。

会吃了,慢慢地也要向会做方面发展。烤了烧饼面包,就琢磨着怎么把发面技术发挥得更多一些,在发面食品的制作上面再开发点儿什么,于是披萨的研制工作就提到日程上来了。第一件事当然是上网找菜谱,总得有点前人的经验为自己的研制开发做个粗略的指引啊。各种披萨的菜谱在网上多如牛毛,中文的外文的简体的繁体的,不过万变不离其踪。看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试着自己做了。

发面部分是轻车熟路。把面饼擀好,刷上点儿油,抹上蕃茄酱,撒上cheese,放上肠子片儿,放点蔬菜丁,再撒些cheese我就把大面饼放在那里醒上了,同时开烤箱预热。钟点儿到了就把大披萨放进了烤箱,等到上面的cheese开始冒泡儿了,就把那大饼弄了出来。闻着不错,香香的,饼子的外圈烤的焦黄焦黄的,应该不错。可谁成想,切开后发现,饼子的中间部分湿乎乎粘兮兮,入口的感觉跟吃浆糊差不多,难吃的要命。也没办法回炉再烤了,只好把上面的蔬菜肉片什么的弄下来吃掉,大饼子就被请进了垃圾箱。

第一次的失败让我郁闷了好久,拜会了成功的母亲之后我接着造访各大菜坛子,最后终于在茫茫饼海里发现了这么一个说法,大约是这样的:厚皮式披萨由于面胚较厚,加上topping之后不太容易烤透,所以最好在面胚发好后放topping之前在烤箱里烤10分钟左右让表面结皮,这样就不会造成中部不熟发粘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记得有一次朋友来家玩儿,我正好在做披萨。第一步当然是把面饼先烤一烤了,只是那天我忘了在饼子上扎几个小眼儿放气,结果十分钟后饼子出炉时表面已经鼓得不成样子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子,UFO是什么样,我那饼子就是什么样。朋友惊呼,你这是什么东西啊。就这东西呗,这么鼓的饼子放topping简直不可能,这时再扎眼放气也不行,面皮都硬了根本下不去,最后只好把表面的硬壳揭掉。这个大概是我做披萨的生涯里最搞笑的一次了。

厚披萨做了好多年,不是因为爱吃,也不是因为它容易做(按步骤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只是从发面开始一步步来需要的时间长,来之不易)只是为了调剂一下餐桌。有一次去超市逛正赶上薄皮式披萨促销,于是弄了一个回来尝尝,这一吃不打紧,从此我对厚皮的看也不看一眼,更别说做了。可是造化弄人,我只买到过那一次,以后再去总是买不到,不知道是因为这东西卖得快还是只是偶尔进货。为了咱这张嘴,还是得自己做,于是我翻出了尘封已久的菜谱,找到了当年和厚披萨一起存下的配方,仔细研读了一翻,发现最大的区别也就是把面皮擀薄一些。唉,早知面皮擀薄了是如此的美味,我早就做这种了还不用预先烤饼皮。

话说有一天女儿用橡皮泥做完披萨后就吵吵着要吃披萨,那种速冻的家里没有了,怎么办呢?女儿那几天又表现得非常乖,总得满足她的这个小小愿望吧。于是我决定做一次薄皮的。等我准备材料的时候深深体会出了披萨的源由。

以前做披萨都是按照菜谱准备好了来做,而这一次是临时决定,家里东西不齐,就凑吧。蕃茄酱没有,找到了两个小蕃茄;传统的意式香肠没有,翻出了一根热狗肠;切丝的Mozzerella cheese没有,把女儿吃的cheese棒切了一根;还找出了几个小蘑菇,切片。于是就开做啦。

要说那天的披萨不算成功,那俩小蕃茄弄出的蕃茄酱还不够涂1/4个面皮,cheese棒也出不来拉丝的效果,不过还好,已经快饿疯了的小丫头极为捧场,吭吃吭吃的送了快半个进肚儿,这比什么评价都强不是?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我爱动手 5

5

生了女儿后,女儿的睡眠不好,总是很容易惊醒,这样弄得我也睡不好。本来我是个睡觉很沉的人,脑袋一挨上枕头就能睡,睡下以后很少有人能弄醒我,一般是自然醒,所以每天我都很快乐。有了女儿我的生活就乱了。有时候我已经睏得不行了,可是女儿不睡,好不容易把她弄睡下我又精神起来了。等我惭惭有了睡意要睡过去的时候,小公主那边又醒了,一晚上折腾下来,跟没睡一样,心里烦得很。后来我干脆也不睡了,就在女儿的床边钩东西,她一开始动就拍拍让她接着睡,我就接着钩。到了后半夜宝贝睡沉了我再睡。

那段时间我钩了一双小鞋子,一双小靴子,两顶小帽子,一个前文提到的带帽兜的披肩。女儿生下来身体各部分的尺寸就比标准要略大一些,我开始学的时候书上图纸的尺寸已经不适合她了,披肩还好说,大点儿小点所谓,帽子也还好,多钩两针把头围放大就是了。鞋子对我来说可难了,宽,长都得改还得考虑足弓的位置什么的。对熟手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我来说就是大件事,又是算,又是画的。不过最后是钩出来了,还送了一对小鞋给朋友,人家直夸我手巧,弄得咱喜滋滋的。

女儿渐渐长大后,睡眠好了很多,我不用熬夜了。白天有时候就钩点简单的图案,不用动脑子也不用看图纸,一边还可以陪着女儿玩儿。那时候她也干不了什么,刚刚会坐起来,有时候就拿着我扔给她的线球玩儿,玩一会就一个仰巴叉摔在床上。我也不去管她等她自已拱啊拱地起来接着玩线球儿。在那段母女俩其乐融融的日子里我完成了钩针生涯的最大工程——一张毯子。挺大的,用各种不同的镂空花边图案拼起来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保暖,是为了给女儿挡风遮阳。女儿长大后本来是想用来当桌布的,可是有些舍不得,主要是小朋友不懂事,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把东西打翻在桌上,要不就是用小脏手抓一把,于是就被收在了袋子里,有什么重大物品要拍照的时候才拿出来用一下子,当个背景。

我所有的钩针作品也就是这些了,女儿会爬了以后我就不钩东西了,光忙着和小宝贝在一起玩儿了。

女儿一岁的那年夏天挺热,小乖乖的夏装不够她换的,小姑娘又不想让她光着屁屁到处跑,于是我就把她的小衣服找出来,又找了两块特别稀薄的布比着衣服样子裁,做了两套短衣裤。全部是手工缝的哦,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女儿很喜欢穿,松松的,很凉快。那会儿女儿剃了个小小子头,我怎么看女儿都象电影里上海码头扛活的码头工人。大家应该能想象出我女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的吧。

2007年4月2日星期一

从厅堂到厨房——面包

在国内的时候面包大部分是买来吃的,一进面包房那股子香味就不由得你不买一些。后来老爸没事干看我喜欢吃面包就买了个旋风式烤炉,又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个做面包的方子就在家里开工了。烤炉挺小的,老爸就做小圆面包,要说做得不错,香香的。后来就吃不到老爸做的面包了。

出国后面包到处都有卖的,只要这个商店卖吃的它就有面包卖。超市里的那种切片面包是最健康的,没有添加什么口味,但吃起来味如嚼蜡,如果吃之前烤一烤还是不错的。其它品种的我不是觉得甜就是觉得咸,总是不对口味。

有一年我的结婚纪念日,想做个什么纪念一下。学会了发面做馒头的我曾在烤箱里烤过烧饼,当时只会烤烧饼,但总不能拿烧饼做纪念吧,能烤烧饼估计烤面包也差不太多,就想烤个西式面包再装饰一下。在网上查了查配方,觉得法国面包的发面方法和烧饼的差不多,应该比较容易,就试着做了一回。还成,怎么说呢,就是换了个形状的烧饼。面包做好后我是拍了照的,可惜被老公整理硬盘的时候给删掉了,一同被他删掉的还有我出国以后到生女儿之前的所有照片。女儿的照片之所以保住了是因为我换了个目录。为这事儿我哭了好久,现在想起来还恨恨的。既然看不到照片就给大家描述一下吧:就是把发好的面搓成了两根细细长长的面条,然后做成了两个套在一起的心形,烤好放凉后又用鲜草莓做了点果冻填在面包围成的心里面。

后来在菜坛子里看到有姐妹推荐她的面包做法,并说这是她最成功的面包。看着她的方法,还有那诱人的面包照片,想来不会太难就决定试试。

我没有面包机,就用手揉面团儿。没有温度计,就把液体的温度定位在了“用手指放进去一会儿,感觉到热度,但不太烫”。材料都量好,混合,嗯?这么稀,这能成团儿嘛,脑子里又想起了第一次和的馒头面。不过人家就的用这样的配方成功的啊,应该不会差太多。

下手揉,粘手。一开始我是用揉馒头面的方法揉,就是从前面把面团翻起来一些再压下去这么揉,揉成长条了再转九十度,这样那稀面团儿就很容易粘手上。揉一会儿不行了,面都在我手上了,只好把手抬起来往下甩,这一甩不要紧,面团儿不是稀嘛,一下子就差不多全掉下去了。发现新大陆啦,于是我就换了个方法,把面往起抓再让它掉下去,这样揉了一会儿觉得效果不好,面容易钻到指缝里,搞得我很不舒服,而且面团总有一些抓不起来。于是再换,用五个手指轻扣在面团外侧旋转着向上提,这样面团可以全部提起来,而且几乎不粘手。这个乐啊,10分钟后面团揉好了,光光的,软软的躺在盆子里,用手指戳一下,弹性不错。

面包师傅(这是我对那姐妹的尊称)说从面包机里拿出的面团还要摔200-250下,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手揉的要不要摔,不管那么多了,我也摔。开始以为摔一会儿就会不耐烦,就决定数着,数到200停手,可后来是越玩儿越高兴,越摔越来劲儿,也不数了。老公看不下去了:“干嘛哪,抽风哪。”不摔了,发去吧。后来又看了些文章说把面团多摔摔可以让面包的内部结构更松软。

发了一个小时后,又让面团儿见识了一下我的五指禅功。然后就切小块儿,扭成麻花儿状,放到烤盘里二次发酵去了。发好面包刷上蛋液就烤了。烤到后面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面包屋的味道。

面包出炉,香,软,跟买的差不多。我就跟老公宣布,以后面包不买了,自己做。为了能做出切片面包还特意买了个loaf pan。查了老外的网站还做过玉米面包。说实话按这位面包师傅的方法做出的面包也就刚出炉的时候好吃,等放了一天面包就变硬了,口感也变得粗糙了许多。买回来的面包尤其是切片面包放一星期还都软软的,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自己做面包没做几次,孩子降生了,又改买着吃了。

等孩子慢慢长大了,我又操起了烤面包的旧业,最爱做的是法式长棍面包。法式长棍面包和面没那么麻烦,也就是“法国烧饼”的做法,但烤出来好吃,香得很,我家的小娃娃很喜欢的。不过法式长棍也要现烤现吃,放一天就不好了,如果环境干燥它就会变硬而美味不再,而受潮后吃起来就跟吃橡皮条差不多,最好是用剪子配合着。不过颇能持家的法国主妇用隔夜面包加上牛奶、奶油、蛋黄与糖做成的甜点——迷失的面包Pain perdu 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了。有时候我就特意烤两根面包棍,一根当天吃,一根留到第二天做 Pain perdu。




















Pain Perdu





我爱动手 4

4

怀上女儿之前的那段时光我其实整日里是无所事事的,每天就是打球,骑车,游泳,上网也只是逛逛菜坛子。现在想想要是那时候我就在手工论坛上泡开始学各种技艺的话,现在也应该是小有成绩了。

真正开始自己的手工学习是从怀上女儿开始的。说句老实话,在怀上女儿之前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孩子,觉得他们挺烦的,不过别人看不出来,因为我和孩子可以玩得很好,他们也愿意和我玩儿。和孩子玩儿的时候我可一点爱意也没有,不过就是能和他们玩儿,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怀上女儿之后,很明显地我自然而然的就充满了母爱,看着再调皮的孩子也觉得他们是天使,然后就是一片心思想为女儿亲手做些什么来表达我对她的浓浓爱意。当时的生活已经不拮据了,想买一些小东小西的时候也不那么算计了。但总是觉得花钱买来的东西没有自己亲手做的东西能体现出自己的爱,于是就开始学做手工。

说真的,我一直对针线的东西不感兴趣。虽然还没上小学老妈就教会了我织毛线(仅限于织一个片片或一个筒子),可我一直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上大学的时候女同学都忙着织毛衣什么的,我就整天混在图书馆里看侦探小说,以至于当我织那只小白熊的时候同宿舍的还以为我谈恋爱了呢。

学点儿什么呢,用纸做的东西可经不起小孩子折腾,他们不会玩儿,只会撕,就象当年我撕老妈给我剪的小鱼一样。给小宝宝织毛衣?想着那支支楞楞的四根又尖又细的小棍子,我脑子里总会浮现出小宝宝忽然扑过来被棒针扎得哇哇哭的情景,觉得织毛衣太不安全,至少当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是这样。学做衣服也不行,我觉得学不来。后来就想起钩针来了。

小时候玩儿过钩针,不过不是正经的钩针,是用一个大号的安全别针拉直了,把别针尖弯一下做的,也是老妈哄我玩儿,她也不会钩东西,就是用钩针有时候给布钩个边儿什么的,所以我会的就是用钩针钩个小辫儿当个粗点儿的绳子用。

有了孩子就觉得用钩针给孩子钩东西挺好的。就巴掌长的一根针握在手里,如果看见孩子要扑过来了收也很容易也很快。就算出门想钩几下也不会占多大地方。

决定了用钩针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就开始找书来看,一则是学习一下,二来也是想找几个花样,不想给孩子钩毛衣什么的,因为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风大,毛衣穿在外面跟没穿一样,穿在外套里面又看不到什么效果。在家里也穿不成毛衣,暖气很足的。在茫茫书海中终于找到了一本让我比较满意的书,里面都是给小孩子的东西,帽子,鞋子,小娃娃这类的。

有了书,买了根钩针开始学基本针法。然后就是买线开始给宝宝钩东西。最开始还不敢钩复杂的,虽然不想给孩子钩毛衣,但还是钩了个披肩,花色比较简单,就是练练自己的手,练习拉线的时候用力均匀。我的手用力不准的,小时织毛线就很明显,一条围巾松一块紧一片的很难看。那个披肩放到现在也没用过一次,也不舍得送人,就压在箱子里做纪念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