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星期一

从厅堂到厨房——面包

在国内的时候面包大部分是买来吃的,一进面包房那股子香味就不由得你不买一些。后来老爸没事干看我喜欢吃面包就买了个旋风式烤炉,又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个做面包的方子就在家里开工了。烤炉挺小的,老爸就做小圆面包,要说做得不错,香香的。后来就吃不到老爸做的面包了。

出国后面包到处都有卖的,只要这个商店卖吃的它就有面包卖。超市里的那种切片面包是最健康的,没有添加什么口味,但吃起来味如嚼蜡,如果吃之前烤一烤还是不错的。其它品种的我不是觉得甜就是觉得咸,总是不对口味。

有一年我的结婚纪念日,想做个什么纪念一下。学会了发面做馒头的我曾在烤箱里烤过烧饼,当时只会烤烧饼,但总不能拿烧饼做纪念吧,能烤烧饼估计烤面包也差不太多,就想烤个西式面包再装饰一下。在网上查了查配方,觉得法国面包的发面方法和烧饼的差不多,应该比较容易,就试着做了一回。还成,怎么说呢,就是换了个形状的烧饼。面包做好后我是拍了照的,可惜被老公整理硬盘的时候给删掉了,一同被他删掉的还有我出国以后到生女儿之前的所有照片。女儿的照片之所以保住了是因为我换了个目录。为这事儿我哭了好久,现在想起来还恨恨的。既然看不到照片就给大家描述一下吧:就是把发好的面搓成了两根细细长长的面条,然后做成了两个套在一起的心形,烤好放凉后又用鲜草莓做了点果冻填在面包围成的心里面。

后来在菜坛子里看到有姐妹推荐她的面包做法,并说这是她最成功的面包。看着她的方法,还有那诱人的面包照片,想来不会太难就决定试试。

我没有面包机,就用手揉面团儿。没有温度计,就把液体的温度定位在了“用手指放进去一会儿,感觉到热度,但不太烫”。材料都量好,混合,嗯?这么稀,这能成团儿嘛,脑子里又想起了第一次和的馒头面。不过人家就的用这样的配方成功的啊,应该不会差太多。

下手揉,粘手。一开始我是用揉馒头面的方法揉,就是从前面把面团翻起来一些再压下去这么揉,揉成长条了再转九十度,这样那稀面团儿就很容易粘手上。揉一会儿不行了,面都在我手上了,只好把手抬起来往下甩,这一甩不要紧,面团儿不是稀嘛,一下子就差不多全掉下去了。发现新大陆啦,于是我就换了个方法,把面往起抓再让它掉下去,这样揉了一会儿觉得效果不好,面容易钻到指缝里,搞得我很不舒服,而且面团总有一些抓不起来。于是再换,用五个手指轻扣在面团外侧旋转着向上提,这样面团可以全部提起来,而且几乎不粘手。这个乐啊,10分钟后面团揉好了,光光的,软软的躺在盆子里,用手指戳一下,弹性不错。

面包师傅(这是我对那姐妹的尊称)说从面包机里拿出的面团还要摔200-250下,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手揉的要不要摔,不管那么多了,我也摔。开始以为摔一会儿就会不耐烦,就决定数着,数到200停手,可后来是越玩儿越高兴,越摔越来劲儿,也不数了。老公看不下去了:“干嘛哪,抽风哪。”不摔了,发去吧。后来又看了些文章说把面团多摔摔可以让面包的内部结构更松软。

发了一个小时后,又让面团儿见识了一下我的五指禅功。然后就切小块儿,扭成麻花儿状,放到烤盘里二次发酵去了。发好面包刷上蛋液就烤了。烤到后面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面包屋的味道。

面包出炉,香,软,跟买的差不多。我就跟老公宣布,以后面包不买了,自己做。为了能做出切片面包还特意买了个loaf pan。查了老外的网站还做过玉米面包。说实话按这位面包师傅的方法做出的面包也就刚出炉的时候好吃,等放了一天面包就变硬了,口感也变得粗糙了许多。买回来的面包尤其是切片面包放一星期还都软软的,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自己做面包没做几次,孩子降生了,又改买着吃了。

等孩子慢慢长大了,我又操起了烤面包的旧业,最爱做的是法式长棍面包。法式长棍面包和面没那么麻烦,也就是“法国烧饼”的做法,但烤出来好吃,香得很,我家的小娃娃很喜欢的。不过法式长棍也要现烤现吃,放一天就不好了,如果环境干燥它就会变硬而美味不再,而受潮后吃起来就跟吃橡皮条差不多,最好是用剪子配合着。不过颇能持家的法国主妇用隔夜面包加上牛奶、奶油、蛋黄与糖做成的甜点——迷失的面包Pain perdu 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了。有时候我就特意烤两根面包棍,一根当天吃,一根留到第二天做 Pain perdu。




















Pain Perdu





没有评论: